清運出錯最高罰300萬!事業廢棄物處理全攻略

事業廢棄物清運

文章目錄

你知道公司產生的廢棄物,其實也有一套很嚴格的分類和清運規定嗎?

不管是紙箱、包裝材料,還是工廠用的化學品,通通都算是「事業廢棄物」。

這些東西如果亂丟,不只會被罰錢,還可能傷害環境甚至影響公司形象。

本篇就帶你快速搞懂事業廢棄物的種類、清運流程、政府規定,還有怎麼選合法的清運業者,讓你一次掌握重點,不再踩雷。

事業廢棄物有哪些類型?

 

事業廢棄物是指公司、工廠、店家等在經營活動中所產生的廢棄物,根據《廢棄物清理法》主要可分為兩大類:一般事業廢棄物有害事業廢棄物,以下為詳細分類說明:

一般事業廢棄物

 

這類廢棄物沒有毒性、爆炸性或污染性,處理上較簡單,常見於辦公室、店面、餐飲業與一般工廠。

常見類型包含:

  • 可回收物:紙類、塑膠、金屬、玻璃等辦公與包裝廢棄物。
  • 廚餘與生廢:餐飲業、超商產出的剩食、生鮮過期品等。
  • 一般垃圾:混合紙屑、衣物、抹布等不可回收的生活性垃圾。
  • 營建廢棄物:泥土、碎石、磚塊、水泥殘渣(屬於非有害營建廢棄物者)。

 

有害事業廢棄物

 

具有危險性,可能對人體或環境造成重大影響,處理時需委由合格清運業者進行專業處理,並依規定申報及追蹤。

常見類型包含:

  • 化學廢液:如實驗室、工廠產出的有機溶劑、酸鹼液等。
  • 重金屬廢棄物:例如含鉛、汞、鎘、鉻的廢料。
  • 醫療性廢棄物:診所、醫院產出的感染性針頭、血液試劑等。
  • 有害事業廢油:機械廠或車廠產出的廢潤滑油、機油。
  • 毒性廢棄物:農藥廢液、染料廢液等具毒性的液體或固體。

事業廢棄物清運流程詳解

 

清運事業廢棄物並不是丟進垃圾車這麼簡單,企業必須遵循法規,從分類、暫存、清運到最終申報,每一步都不能馬虎。

以下為完整流程說明:

1. 廢棄物分類

先釐清所產生的廢棄物屬於哪一類(一般或有害),並依照性質、狀態(固體、液體)、危險性進行分類。

  • 可回收 vs 不可回收
  • 有害 vs 無害
  • 固體 vs 液體

分類越清楚,後續清運與處理成本越低,也更容易符合法規要求。

 

2. 現場儲存管理

分類後的廢棄物需依性質設置適當的儲存空間,並加以標示與防護。

  • 設置專區:有害物須設獨立區域,並標示「危險物品」。
  • 防漏防滲:液體廢棄物需有防漏設施,避免污染地面與水源。
  • 標籤註記:需清楚標示內容物、產出時間與來源單位。

 

3. 清運安排

可選擇下列三種清除方式,須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辦理:

  • 自行清除:企業自備車輛與人員,負責將廢棄物運至合格處理場所。
  • 共同清除:多家企業聯合安排清運作業,節省成本。
  • 委託清除:最常見方式,委託具資格之清運業者代為清理。

清運過程須有聯單或紀錄,以供日後查核。

 

4. 資訊申報

企業需依規定向政府進行「廢棄物清理申報」,通常是透過**環境部廢棄物管理系統(WMS)申報以下資訊:

  • 廢棄物種類、數量、處理方式
  • 清除及處理時間
  • 清運單位及處理場所名稱

※ 大多數類型廢棄物須每月申報,有害廢棄物則需逐筆申報與追蹤。

事業廢棄物清運

常見違規與處罰風險:清運不當會有什麼後果?

 

很多企業以為只要把垃圾清掉就好,卻忽略了清運過程其實也有法律責任。

只要一個環節出錯,不但會吃上高額罰單,還可能導致公司名譽受損、被勒令停工。

以下是幾種常見違規狀況與對應的處罰風險:

 

1. 未分類即混合丟棄

  • 違規情形:將一般與有害廢棄物混裝、未依規定分類儲存。
  • 後果:依《廢棄物清理法》第46條,最高可處新台幣300萬元罰鍰

2. 委託無合法資格業者清運

  • 違規情形:貪圖便宜找來路不明清運商,對方將廢棄物棄置野外或非法掩埋。
  • 後果:連帶負責,被追溯處罰,並需負擔整筆清理與回復費用。

3. 未依規定申報清運資訊

  • 違規情:忘記申報、隱匿廢棄物產出量、虛報資料。
  • 後果:視情節輕重,處6萬至100萬元罰鍰,嚴重者加重處分或勒令改善。

4. 運輸途中洩漏或污染

  • 違規情形:清運過程中未妥善封裝,導致廢液、廢渣外洩,造成環境污染。
  • 後果:依《水污染防治法》《空氣污染防制法》等加重處罰,還可能面臨刑責。

5. 有害廢棄物未標示或未設防護設備

  • 違規情形:危害性廢棄物堆放在普通儲存區,無標示、無防滲設施。
  • 後果:被視為重大違規,罰鍰高達500萬元,並需停工整頓。

提醒企業:事業廢棄物清運不是「有人收走就好」,從源頭分類、業者選擇到申報流程都要依法辦理,才能避免踩雷、保住企業名聲與經營權益。

如何選擇合法的清運與處理業者?

 

選錯清運業者,輕則資料不齊全、申報錯誤,重則被牽連非法棄置、吃上重罰。

企業在找清運或處理業者時,務必要審慎評估。

以下是選擇時該注意的五大關鍵:

查詢是否具備環境部合法許可

  • 可透過「環境部廢棄物清理資訊系統(WMS)」查詢該業者是否登記在案、是否有清除/處理/再利用的合法資格。
  • 勿與無證照或已被撤照的業者合作。

確認業者的處理項目與項目代碼

  • 每家業者能處理的廢棄物種類不同,例如只能處理「一般事業廢棄物」,卻未被許可處理「有害廢棄物」。
  • 合作前請向對方索取處理項目清單,確認是否能合法處理你的廢棄物類型。

查看過往配合紀錄與申報經驗

  • 有經驗的業者通常能協助填報資料、製作聯單、申報作業,讓企業省時又合規。
  • 建議優先選擇與其他大企業、工業區合作過的廠商。

索取合法聯單與處理憑證

  • 清運與處理後,應要求對方提供處理聯單、最終去化證明或稽核報告。
  • 這些文件能作為你依法處理的佐證,避免未來被追溯責任。

避免過度低價陷阱

  • 若報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,要特別小心可能有「非法棄置」或「轉包不明」的風險。
  • 建議多比價,並與對方確認是否一條龍處理,還是分包他人。

小提醒只要廢棄物一離開公司現場,企業仍須負責它的最終去向。所以選擇清運業者不能只看價格,更要看合規性與信譽度。

事業廢棄物清運

清運補助與政府規定介紹:企業能申請哪些資源?

 

除了依法清運外,其實政府也有提供不少清運補助或資源回收獎勵措施,只是很多企業不知道怎麼申請。以下是你該掌握的重點資訊:

 

各縣市清運補助方案

多數地方政府針對特定事業廢棄物(如石綿瓦、有害廢棄物、營建廢棄物)提供部分清運補助,申請對象通常是中小企業、營建業者或社區型產業。

  • 補助內容:包含清運費用、分類費、再利用費用等。
  • 補助金額:視各縣市政策不同,部分補助上限達數萬元。
  • 申請方式:需檢附產生證明、清運合約、費用發票等資料送交縣市政府環保局。

政府公告處理規範須遵守

根據《廢棄物清理法》,企業若產生事業廢棄物,必須:

  • 登記為「廢棄物產出者」,並依規定建檔。
  • 落實「源頭減量」與「資源回收」兩大原則。
  • 依照公告的處理方式進行儲存、清運與申報。

※ 違規未申報、或申報不實者,可能面臨處分或公開揭露。

中央資源:環境部 WMS 系統

環境部建置的廢棄物管理系統(WMS)可供企業查詢:

  • 合法清運業者與處理場資訊
  • 廢棄物類型代碼與分類標準
  • 線上申報功能,減少紙本作業

透過這套系統,企業能更有效掌握處理進度與合規紀錄。

鼓勵資源再利用的稅務與獎勵

若企業投入資源回收、廢棄物再製,還有機會申請相關稅賦減免與獎勵計畫:

  • 資源再利用機構設立輔導
  • 綠色工廠認證申請輔導
  • 減碳與永續報告補助

事業廢棄物清運 總結

 

事業廢棄物不是丟掉就沒事了,從分類、暫存、找清運業者到政府申報,每一關都要照規定來,沒做好可是會被罰的!

像有害廢棄物如果亂處理,不只傷環境,還可能連公司都被連坐處分。

好在有些地方政府有補助可以申請,處理得當還能省下一筆費用。

只要流程懂、規則清楚,其實清運也沒那麼難,重點是不要貪快、亂找沒證照的業者。

事業廢棄物清運 相關問題FAQ

 

Q1:事業廢棄物可以和家用垃圾一起丟嗎?

不行。即使是辦公室的紙箱或廚餘,也屬於事業廢棄物,不能混入一般家用垃圾清運系統,否則視同違規,可能被罰款。

 

Q2:是否所有企業都需要進行廢棄物申報?

不一定。小型事業單位若產出量極低,部分縣市可依規定申請免申報或簡易申報。但只要涉及有害廢棄物,就一定要申報。

 

Q3:清運聯單遺失怎麼辦?

應立即向清運業者或處理單位申請補發,並備存佐證資料。聯單是追蹤責任的依據,缺件可能影響查核與合法性認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