裝潢費用怎麼抓?影響預算的關鍵細節與規劃懶人包

裝潢裝修

文章目錄

裝潢是一場「夢想 vs 預算」的拉鋸戰。

有人追求豪宅般的質感,有人則希望花最少的錢就能住得舒服,其實重點在於如何正確分配預算。

從 新成屋規劃 到 舊屋翻新,再到 天花板、牆面、地板等主要工程,每一筆錢花在哪裡都會影響最後的成果。

如果能先掌握不同預算級距、各項費用比例,以及常見的省錢技巧,不管是 50 萬還是 500 萬,都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理想的家。

裝潢費用試算

在規劃居家裝潢時,預算分配是整體計畫的核心。

不同屋況與需求會影響資金配置方式,了解新成屋與舊屋翻新的費用差異、掌握坪數估價方法,將幫助您做出更精準的財務規劃,避免裝潢過程中面臨超支困擾。

新成屋:分配比例怎麼抓?

  • 基礎工程(40–50%)
    • 包含:隔間、天花板、地板、油漆 
    • 30 坪新成屋 → 約 30–45 萬 
  • 水電工程(15–20%)
    • 包含:水電配置、插座、照明 
    • 平均每坪 5,000–8,000 元 
  • 設計與管理費(10–15%)
    • 設計公司收費佔 8–15% 
    • 知名設計師收更高 
  • 家具與系統櫃(20–30%)
    • 系統櫃:每延米 8,000–15,000 元 
    • 客製化家具:看材質+複雜度

舊屋翻新:比新成屋貴在哪?

舊屋翻新比新成屋多出 20–40%,因為要拆除+修繕。

  • 拆除+清運(5–10%)
    • 拆舊裝潢、清垃圾 
    • 每坪 3,000–6,000 元 
  • 結構補強+防水(10–15%)
    • 修牆面、地板裂縫 
    • 浴室防水:每坪 8,000–12,000 元 
  • 水電管線更新(20–25%)
    • 老屋要全部換新 → 成本高 
    • 每坪 10,000–15,000 元 
  • 基礎工程(35–40%)
    • 跟新成屋類似,但地面不平整需額外處理

裝潢預算怎麼抓?

裝潢預算不是一筆錢隨便砸,而是分成 基礎工程、設計費用、工程施工、家具軟裝 四大塊。懂得分配比例,就能避免被不透明報價坑到。

基礎工程:看不到卻最重要

  • 常見費用範圍
    • 泥作:每坪 5,000–10,000 元 
    • 水電:每坪 8,000–15,000 元(老屋更高) 
    • 拆除:每坪 2,000–5,000 元 
    • 防水:衛浴每間 15,000–30,000 元 
    • 天花板+隔間:每坪 4,000–8,000 元 
  • 容易超支的原因
    • 老屋暗藏問題(管線壞、結構裂縫) 
    • 施工中臨時變更設計 
    • 材料升級(進口材料價格翻倍) 
    • 工期拖長 → 人工費增加 
  • 建議:30 坪住宅基礎工程大約 60–120 萬,記得多留 10–15% 彈性預算。 

室內設計費:怎麼算?

  • 常見計費方式
    • 坪數計費:3,000–10,000 元/坪,簡單透明 
    • 百分比計費:工程款的 8–15%,案子大越貴 
    • 項目計費:依階段收費,彈性大但連貫性差 
    • 固定金額:10–30 萬/案,小坪數常見 
  • 設計師/公司差異
    • 獨立設計師:3,000–5,000 元/坪,費用低,但要自己管工班 
    • 中小公司:5,000–8,000 元/坪,服務完整 
    • 大品牌公司:8,000 元以上/坪,收費高但品質保障 
  • 提醒:有些公司喊「免設計費」,其實費用藏在工程款裡,總額可能更高。 

裝潢工程:最大宗支出

  • 常見費用明細(30坪住宅)
    • 木作櫃體:15–35 萬 
    • 系統櫃:10–25 萬 
    • 天花板:5–15 萬 
    • 地板鋪設:8–20 萬 
    • 廚房設備:10–30 萬 
    • 衛浴設備:8–25 萬 
    • 門窗更換:5–15 萬 
  • 成本管理技巧
    • 先做必要工程,非必要可延後 
    • 主要空間用好料,次要空間用平價款 
    • 減少客製化 → 可省 20–30% 
    • 木作+系統櫃混搭 → 省錢又兼顧質感 
    • 合約一定要要求 工程明細+材料清單 

家具與軟裝:風格決勝關鍵

  • 常見分配比例
    • 沙發、主要座椅:25–30% 
    • 床架+床墊:15–20% 
    • 餐桌椅:10–15% 
    • 收納家具:10–15% 
    • 燈具:10–15% 
    • 窗簾:8–12% 
    • 裝飾品:10–15% 
  • 價格落差原因
    • 材質:實木 vs 塑合板,真皮 vs 人造皮 
    • 工藝:手工 vs 大量生產 
    • 品牌:設計師品牌可貴 30–50% 
    • 耐用度:高價家具壽命 5–10 年,低價品 2–3 年 
  • 省錢技巧
    • 先買必需家具,裝飾品慢慢補 
    • 重點家具選好一點,其他選平價 
    • 特賣會、展示品:可省 30–50% 
    • 二手家具,尤其實木很划算 
    • 部分 DIY,例如窗簾、畫框

裝潢費用一坪多少? 裝潢預算怎麼分配?

裝潢預算怎麼分配?天花板、牆面、地板是三大支出大戶,也是空間舒適度和質感的關鍵。抓對重點,就能避免超支。

天花板

  • 常見選擇與費用
    • 平頂天花板:最基本,每坪約 3,000–5,000 元 
    • 局部造型:每坪 6,000–10,000 元,常用在客廳或主臥 
    • 全室造型:每坪 12,000–20,000 元,多層次+間接照明 
  • 影響價格的因素
    • 設計複雜度(曲線、多層次 → 加錢) 
    • 燈光配置(每個燈位多 800–1,500 元) 
    • 材質選擇(石膏板最便宜,金屬或木作最貴) 
  • 預算建議
    • 天花板大概佔整體預算 15–20% 
    • 100 萬裝潢,抓 15–20 萬 在天花板工程

牆面

  • 常見材質比較
材料每坪價格耐用年限適合空間
乳膠漆1,500–3,0003–5 年全屋
壁紙2,500–8,0005–8 年客廳、臥室
特殊塗料4,000–12,0005–10 年客廳、主臥
文化石5,000–10,00010+ 年客廳、陽台
木作牆面8,000–15,00010+ 年電視牆、主臥
  • CP值評估
    • 乳膠漆 → 便宜,換色方便 
    • 壁紙 → 款式多,怕潮濕 
    • 特殊塗料 → 質感高,費用也高 
    • 文化石/木作 → 最有質感,但最燒錢 
  • 省錢技巧
    • 重點牆面:電視牆用高階材質,其他牆用乳膠漆 
    • 混搭:乳膠漆+壁紙,省 20–30% 
    • 選標準色:比客製化便宜 10–15% 
  • 預算建議
    • 牆面約佔整體預算 25–30% 
    • 公共空間優先投資,臥室可簡單處理

地板

  • 常見材質比較
地板類型每坪價格壽命優點缺點
超耐磨木地板3,500–7,0008–15 年安裝快、便宜怕水,不能翻新
複合式木地板5,000–9,00010–20 年防水較佳、多款比耐磨木地板貴
磁磚3,000–12,00020+ 年耐用、防水冬天冰冷、施工久
SPC 石塑地板3,000–6,00010–15 年防水快裝質感普通、環保疑慮
實木地板8,000–20,00020+ 年質感最好、可翻新價格高、需保養
  • 空間建議
    • 客廳/走道:用耐磨材質(高等級木地板或磁磚) 
    • 臥室:重舒適感,選木地板或複合地板 
    • 廚房/浴室:防水最重要 → 磁磚或 SPC 
    • 陽台:要耐候 → 戶外專用磁磚 
  • 預算分配
    • 地板約佔整體預算 20–25% 
    • 廚房+浴室:佔地板預算 30–35% 
    • 客廳+走道:35–40% 
    • 臥室:25–30%

裝潢費用估價系統該怎麼規劃?

裝潢常常是一場「錢 vs 期待」的拔河。想要省錢又住得舒服,其實關鍵在於 格局設計、木作取捨、家具選擇、裝修深度 幾個面向。以下幫你拆解重點與案例。

減少格局變動,少花大錢

  • 打牆改格局很花錢:通常佔總預算 15–25%,100 坪大宅動大格局可能多花 20–30 萬。 
  • 省錢做法
    • 保留承重牆,只改非承重牆 → 可省 40% 費用 
    • 廚房、衛浴位置不要動 → 避免水電管線重拉(多 15–20% 預算) 
    • 用玻璃隔斷或半高隔間 → 比實體牆便宜約 30%,又有通透感 

木作工程:省錢關鍵點

木作佔裝潢大宗(30–45%),但能省也能花。

木作類型平均單價(元/坪)占比省錢建議
系統收納櫃18,000–25,00035–40%只做必要區域,少隔層
電視牆飾板15,000–22,00015–20%改掛電視或簡約設計
天花造型12,000–18,00010–15%局部或直接省略
臥室衣櫃20,000–30,00025–30%用開放式衣架+布簾替代
  • 控制技巧
    • 木作集中在高使用區(玄關鞋櫃、主臥衣櫃) 
    • 減少花俏線條 → 每少一道可省 5–8% 
    • 用美耐板取代部分實木皮 → 可省 20–30%

系統櫃 vs 訂製家具:怎麼選?

比較項目系統櫃訂製家具
成本(衣櫃/坪)18,000–25,000 元25,000–40,000 元
材質塑合板為主可選實木、木皮
安裝時間2–3 天7–14 天
客製化程度中等,模組化高度,完全訂做
售後服務保固完整看木工師傅
拆裝彈性可拆解移動通常固定
  • 控制預算建議
    • 公共空間、次要房間 → 系統櫃(每坪省 6,000–10,000) 
    • 主臥、重要空間 → 訂製家具提升質感 
    • 混搭策略:結構用系統櫃,面板用客製材質 → 可省 25%

根據生活需求,決定裝修深度

不要為了「好看」過度裝修,實用才是省錢關鍵。

生活類型裝修重點可省項目預算配置建議
雙薪家庭收納高效、好清潔材質減少造型、低維護材料廚房30%、臥室25%
有幼兒家庭圓角設計、耐磨材質少用玻璃、高光材質兒童區30%、客廳25%
銀髮族住宅無障礙、防滑地板減少隔間、簡化天花板浴室30%、客廳25%
單身族群開放格局、多功能家具減少隔間牆、模組家具客廳30%、臥室25%
  • 決策框架
    • 住短期(5 年內) → 輕裝修,做簡單配置 
    • 要轉售 → 用標準化設計,避免太個人化 
    • 預算優先放在 高頻使用區:廚房、主衛浴

不同預算級距的裝修方案

裝修的花費會直接影響整體效果與材料選擇。以下整理 輕裝潢、中預算、高預算 三種裝修策略,從必備實用到高端質感,幫助你依照經濟能力找到最適合的方案。

輕裝潢:先顧基本、能住就好

重點放在必要功能,少花冤枉錢。

  • 必做項目
    • 水電更新:安全第一,建議佔總預算 15–20%。 
    • 廚房、衛浴:挑耐用款馬桶、水龍頭、基本廚具。 
    • 地板牆面:塑膠地板、複合地板,便宜又耐磨。
  • 省錢小技巧
    • 不拆格局,少動牆面可省大筆費用。 
    • 優先買標準化產品,避免客製化。 
    • 善用 IKEA、HOLA 等平價家具 + DIY 裝飾。 

中預算裝潢:實用+設計感兼顧

在功能之外,多一點質感與便利。

  • 建議投入的方向
    • 局部客製化:電視牆、玄關收納、書房設計。 
    • 材質升級:人造石檯面、超耐磨地板、中高階磁磚。 
    • 智能家電:智慧燈控、電子門鎖。 
  • 常見配置對比 
項目基本配置升級選項預算比例
廚房美耐板檯面人造石/石英石檯面20–25%
衛浴標準化設備知名品牌衛浴設備15–20%
客廳基本木作半客製化視聽牆面15–18%
收納開放式層架客製化系統櫃12–15%
  • 控制成本技巧
    • 設定預算上限,並預留 10–15% 做備用金。 
    • 與設計師講清楚「不要過度設計」。 
    • 分階段施工:先做必要,再慢慢升級。 

高預算裝潢:追求質感與長期投資

高質感材料 + 全屋設計 + 智能整合。

  • 必投資的項目
    • 頂級建材:大理石、實木、進口玻璃。 
    • 全屋智能:空調、照明、安全、娛樂一體整合。 
    • 專業設計:一致性風格、空間流動感。 
  • 高端應用
    • 天然石材:電視牆、大面積地板、廚房檯面。 
    • 進口木作:北歐、日本實木打造傢俱。 
    • 智能控制:Control4、Crestron 系統。 
  • 投資回報
    • 研究顯示:200 萬以上裝修,轉售時可平均增值 15–20%。 
    • 台北信義、大安豪宅案例:350 萬裝修 → 5 年後增值 600 萬,年化報酬率約 7%。

有關裝潢費用 總結

裝潢沒有標準答案,只有「最適合自己」的方案。新屋重在基礎工程與家具配置,舊屋則要預留拆除與管線更新的費用。再依照需求決定裝修深度:想省錢就少動格局,追質感就升級材質或導入智能家電。

記得抓住大原則:基礎工程要穩、設計費用要透明、工程明細要清楚、家具軟裝可分階段購入。只要掌握這些重點,就能讓裝潢花得其所,住得安心又不超支。

有關裝潢費用 常見問題FAQ

裝潢費用一般涵蓋設計費、施工費、建材費、家具及設備費用,以及水電和泥作等工程費用,有時還會包括監工、清潔與驗收相關支出。

可依據每坪單價估算,通常大樓新成屋約每坪2–5萬,老屋或特殊設計需求則會更高。建議先確認需求及風格,再諮詢專業設計師獲得更精確預算。

常見分配如:設計費佔5–10%,主體工程費約40–50%,建材設備約30–40%,其餘留作預備金,方便因應突發需求。

主要包括屋況新舊、施工難易度、選用材料等級、設計複雜度、家具家電選擇,以及工期長短等都是關鍵影響因素。

設計費用是聘請設計師規劃與繪圖所產生的費用,屬於專業勞務支出;裝潢費用則包含實際工程、材料和施工等項目,兩者分開計算且性質不同。